四、港版國安法可能由大陸機關執行 更大的憂慮還在於,在港版國安法頒佈之後,除了以上討論的這種「某種程度」的執法權之情況外,還很可能在所有的「違法」情況,只要涉及國安法,「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的執行者和審判者都不是香港的警察、檢控和法院系統。
這背後的原因,當然和勞保基金的投資收益有一定關係——最近十年,勞保只有三次些微的虧損,其餘每年都能有3.9%到13.3%不等的年收益,十年平均下來賺了4.06%。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蔡政府上任後的第二任勞動部長林美珠,在2017年提出「把『投保薪資採計』由60個月提高到180個月」的設計
最無害的方法通常最簡易,但效果也最有限,真正的改革肯定會遇到不同的窒礙,負責任的政府在民意所依之下,應該要向民眾解釋清楚破產是什麼、不同的改革方案會遇到什麼問題,而不是只想著放出「快破產」的消息,透過媒體推波助瀾,只會讓民眾失去信心、惶恐、想趕快把錢通通領回來,讓台灣的每個世代退休金領得都比上個世代要少,卻還是永遠覺得勞保要倒。這個意思,就是原本計算你年金基準的是退休前五年薪資平均,通過之後,就會變成十五年的平均,讓本來的低薪者或領基本工資的勞工,在退休後領到更少。從2015年的數據來看,已經有超過75.5%的人在退休後每個月領不到20000元,而美珠姐這樣「領更少救勞保」的方式,根據當時說法也只能換到「晚兩年破產」而已。2020年3月初,勞動部精算指出「若維持現行勞保費率及給付制度,勞保基金恐於2026年破產」,520蔡英文總統宣誓就職當天,有媒體也報導了「勞保改革」相關議題,標題掛著斗大的「破產」兩字,內文圍繞在民眾要多繳多少、少領多少,或政府「撥補」多少錢來充實基金。蔡政府上任後砍了看似優渥太多的軍公教年金,貌似為一般勞工出了一口惡氣,但那也只是把軍公教這筆與勞保完全不相干的基金拉得離勞工近一點,現行的改革方向不變,勞工還是只能越繳越多,退休越領越少。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其實,勞保改革大刀闊斧的解方也不是不存在,例如將勞保基金與資金充沛的「勞退基金」結合、互借、流用,或是直接打破舊時代「職業別」的區分,像健保一樣對所有人套用同一項制度,甚至也有勞團提出由政府出錢補足退休金和基本工資差額,加強民眾「漲保費」的意願等等。但這些討論,多半都忽略了核心問題。」 一個沒有經驗的人要從事農業,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低薪及土地和機器等初期的高費用。
一開始他在賣蔬菜給義大利餐廳的農家工作,月薪二十萬,雖然是「正式員工」,卻沒有社會保險。祐樹問了老闆,老闆只是淡淡地說:「嗯,從這個月開始變成兩萬。」 後來他去茨城縣的農業法人工作,社長一家三口加上員工六人,其中有三人是外國研修生。農林水產省調查,二○一八年的農業就業人口為一百七十五萬三千人(概算值),與二○一○年的兩百六十萬六千人相比,約減少了八十五萬人。
祐樹想著:「我想成為專業的農民。一個月只能休三天,過年也只有元旦那天可以放假。
祐樹自己也因為工作過度,常常腰痛或是手抬不起來。我曾經聽某市議員說過:「就連派遣公司都因為利潤太低而不願加入這個業界,想靠農業吃飯真的很困難。」 祐樹不安地想著:「這樣我沒辦法安心工作。在農忙時期,深夜兩三點就要起床收成。
文:小林美希 中年打工族的現實——黑心的農業職場 沒得吃、沒得休息、沒有希望——祐樹(42)的情況 老家在首都圈的小玉祐樹(四十二歲),起心動念想從打工族轉職成農夫,雖然他很有行動力,但前途卻多災多難。」 康弘在附近的觀光旅館打工維持生計,每天工作八小時,月薪十五到十六萬日圓,旺季時一個月可以有二十三萬日圓的收入。」因此他又開始找新工作了。」因此他又開始找工作。
祐樹並不是對薪水不滿,只是當初進公司時,在房租補助方面會補貼一半(兩萬三千日圓),但某個月開始,津貼卻突然減少成兩萬日圓。畢業後,祐樹透過職業介紹所找到了首都圈的工作。
祐樹完全沒有出去玩的時間,也沒空種植自己喜歡的農作物,「一直這樣,我都不知道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工作了。」因為他感到進退兩難,只做了一年多就決定轉職。
因為負擔不重,祐樹便決定念一年制課程,住在學校宿舍。之後祐樹去了好幾次職業介紹所,他注意到每次有職缺的都是同樣的法人或農家,而之前的公司也在徵人。」 在理解到「光靠自己的力量開始務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的前提下,他下定決心:「接下來我要在地方生根,試著自己開始耕種。他領悟到:「一直在找人的地方,一定是經營者有問題。」然而該市議員所屬的地區,還是在市町村農業產出值上名列前茅的區域。沒有勞動基準法的世界——康弘(43)的情況 目標是在栃木縣能獨立務農的平林康弘(四十三歲)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光靠務農要吃飯是很困難的。
一個月大概有十八到二十萬日圓的收入,但如果遇到大雨之類不出勤的日子,就不會有薪水。冬天主要種白菜等室外蔬菜,雖然是全職工作,但卻沒有社會保險,時薪是一千日圓。
因為祐樹有經驗,所以時薪是八百日圓,但公司是家族企業,職場霸凌嚴重,獎金也是看老闆心情要給不給,因此他只做了幾個月就離職了。他說:「一開始絕對沒辦法完全靠農業來過活,如果不從事農業以外的工作是很難謀生的。
只是在找工作上,他發現:「幾乎沒有幾家農業法人確實投保社會保險,就算在農業法人工作,也常因為是家族企業,所以完全無視勞基法。」康弘在關東或東北找尋自己能「落腳」的地方,最後選擇了栃木縣。
他曾到過一眼望去只有田地的地方,體驗過農業生活,並在三十歲中期左右進入農業大學。儘管如此,祐樹說:「跟之前的公司比,現在工作的上班時間至少會間隔十二小時,而且星期日也一定會放假。即使是以農業為主的縣市,情況也一樣一九二二年,巴黎醫生[1]帕斯丘推出一張合乎人體工學的貴妃椅,他稱之為「休養椅」,設計宗旨是供康復期的病人休養之用。
這張椅子的設計人是英國美術工藝運動建築師韋博,他以設計師朋友莫里斯的名字替這張低矮的木頭扶手椅命名,加裝鉸鏈的椅背可以微調所需角度。一九二八年,柯比意、裴麗雍、讓納雷三位建築師受到帕斯丘的啟發,設計一款鋼管外框的貴妃椅,它的椅背、椅座合為一體,安放在搖籃似的框架裡面,利用類似搖籃擺動的方式改變整體角度。
椅背可調整的木條甲板躺椅和帆布躺椅,在十九世紀下半葉變得很流行,這些屬於戶外用椅,不過同一時期也出現了一張室內活動躺椅,那就是莫里斯椅。舉例來說,牙醫就需要可以調整的椅子。
這張編號為托內特B306的椅子廣獲建築師稱許,但在市場上賣得並不好,因為它沒有扶手,坐起來不舒服。這張椅子的背板線條貼合身體,擱腳板可以延伸,令人聯想到木條甲板躺椅。
身高一百八十三公分的人坐起來夠深的椅子,比較矮的人坐起來一定感到彆扭,反之亦然。有平均身高的人體重各不相同。這對兄弟是柏林現代主義派的佼佼者,不過他們的椅子並非典型的包浩斯產品,別的不說,光是使用木頭材質就與包浩斯一派相去甚遠。椅子側面裝了一個大輪子,只要轉動輪子,就能調整椅子的角度,好讓病人抬高腿部和降低頭部位置。
渴求舒適是可調式椅子的發展動力,然而在某些情境中,功能才是主要考量所在。十八世紀的法國椅子如軟墊扶手椅和高背矮座椅是為女性設計的,尺寸通常小於典型扶手椅,不過它們的椅座比較寬,目的是容納婦女堆疊繁複的長裙。
由於椅座下隱藏鋪裝軟墊的擱腳板,這張躺椅可以變身成貴妃椅。有平均臂距的人,軀幹又不一樣長,餘此類推。
不過模樣相仿只是表象,因為這張椅子是真正的機械椅。第一項改良是可調整後仰角度的椅背,最早見於翼背椅和病患扶手椅。